申请材料齐全的日本语学校,多数新生获得在留资格认定书。材料不过硬,即使“优良校”也会“全军覆没”。
日前,各地入管局相继下达了今年4月入学的日本语学校新生的在留资格认定书,这次中国就学生的许可率大大高于去年4月生,也好于去年10月生,这个可喜的现象意味着中国人留学日本的严寒已去。但令人惊跌眼镜的是,有的“优良校”许可率竟然为零。这又说明入管局并没有放松严格审查的做法,即使是优良校,其许可率也不是绝对保险的,招生环节稍有疏忽的话,都会直接影响到新生的许可率。
业内人士认为,入管当局就是通过新生的许可率,淘汰一批管理有问题的日本语学校,把接受外国留学生事业逐渐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以许可率敦促学校强化管理
今年2月28日、3月1日,东京入管局分别下达日本语学校“优良校”、“非优良校”的就学生在留资格认定书。记者获悉,多数“优良校”的许可率是比较高的,大多数新生获得了在留资格认定书,而“非优良校”的许可率良莠不齐,高的在50%左右,低的在20%上下,还有不少学校许可率为零。
据了解,这次富士国际语学校有230名新生获得在留资格认定书,其批准人数之多,列东京地区前茅。这所“优良校”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新生获得在留资格认定书,在于该校多年来一直保持就学生的低不法滞率和高升学率的纪录,而且年年新生质量有保证。
东京都的一名日本语学校的经营者高兴地告诉我们,该校这次向东京入管局递交了65名新生的申请,只有5人没有得到在留资格认定证明书。
不过,“非优良校”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一名“非优良校”担当告诉我们,他所在的学校,包括分校在内,中国就学生的许可率在40%左右,比去年同期的许可率是有所好转,但仍然影响到今后的经营。
这名有10多年招生经验的担当说:“我们在中国招生,应该说,是非常注意新生质量的,既了解对方家庭的经济状况,又了解本人的品行。有时面接一个学生,往往就要花去一天的时间。不过,人都会变的,有的人在中国时表现确实很好,到了日本,受环境的影响,为了多挣钱、买名牌,就光打工,不来学校上课,这是我们在面接时没法预料的事。”
他说:“现在,入管局是在大浪淘沙,以新生的许可率敦促日本语学校强化管理,一流校、二流校能生存下来,三流校早晚会被淘汰掉的。”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这次入管局分档次下达新生许可率的,就学生不法滞在率在3%以下的“优良校”为第一档次,5%以下的“非优良校”是第二档次,5%以上的“非优良校”又是第三档次,第三档次的“非优良校”,即使招生再严格,不可能达到第一档次的高许可率。
“优良校”也会“全军覆没”
在未获得在留资格认定书的中国新生中,大多数人是因为经济的原因,而且主要是入管局认为他们的银行通胀(存折)原始记录影印件有问题。
日本语学校人士和部分日本主流媒体认为,日本与中国,国情不一样,银行的管理方法也不一样,因此,让中国学生的家长拿出像日本的银行那样的3年通胀的原始记录,是在强人所难。
另外,这次中国就学生许可率的高低,还受中国的留学中介机构的影响。只要近两年出过问题的中介机构,入管局是不会相信他们送上来的新生材料的。这样一来,凡通过这些留学中介机构输送的新生,自然不会获得在留资格认定书的。
一名日本语学校的经营者说:“我校是通过中国东北一家留学中介机构招生的,对方为了挣钱,是招收了一部分不合格的新生,并为他们的毕业证,特别是银行通胀原始记录造假,但不是我们的责任。去年,该中介机构的造假,被入管局发现,今年,我校凡通过这家中介机构的新生,没有一个批下来的。”
这次入管局下达的中国新生许可率,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福建籍的许可率是相当低的,据悉,有4000名福建学生申请,其许可率平均不到20%。有的“优良校”因招收福建籍新生过多,影响到整体新生的许可率,有的甚至“全局覆没”。
去年,入管局做出规定,凡不法滞在率在3%以下的日本语学校,均为“优良校”,今后其新生的入学申请材料不必送入管局,由校方自行审查。因今年中国东北地区报名的人数比往年少,有些“优良校”就纷纷在中国福建省大量招生。但是,入管局再放权,对福建籍的新生审查还是相当严格的,看到有的“优良校”招收大量的福建籍新生,有点不放心,就让校方把所有福建籍新生的申请材料送到入管局审查。
这就让有些“优良校”措手不及。有的送材料来不及,有的送上去的不符合要求,从而影响到整体新生的许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