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学1869年建立,1897年开设大学教育的日本国立大学。大学的简称为“京大”。目前综合实力排名日本第二,是继东京大学之后的日本第二所国立大学。初建时整个大学只有一个理工科分科大学,共有6个专业21个讲座,学生不到500人,木下广次为首任校长。
数年之后,又增设了法科、医科、文科等3所分科大学,这时全校已有5个分科大学。4年后新的大学令颁布,分科大学改名为学部。法学部原有的法律学和经济学分家,同时上升为学部。经过数年的努力,农学部和一些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学校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人数成倍增加,京都第三高中并入后,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人文学部,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教养学部。战后,按照新的教育法,全部实行新制,削去帝国大学中的“帝国”二字,清除军国主义对京都大学的破坏和影响,包括实行男女共学,清理教师队伍,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讲座,增设教育学部、药学部和一些研究所,研究生的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外开放门户。这样,就成了在日本仅次于东京大学的学科齐全、规模宏大的国立综合大学。
学术介绍
京都大学从创校以来就有理重于文的传统,在全校的学部、研究所、教学与科研中心中理科明显占优势。学校一向注重于学术上的高标准,尤以理科著称,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都学派”。人们曾这样形容“京都学派”:京都大学的学者教授们“十分执着于理论研究,即使在常人看来芝麻一样的小事,他们也会饶有兴趣,只要是合乎学术道理的,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个学派最早是京都大学文学部著名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以及他的弟子田边元、三木清等人倡导发起的。正是他们的这种“兴趣”和“执着”才使京都大学成为了科学家的摇篮。
从机构的设置和科学研究的组织上也可以充分看出京都大学的特色。这里的许多研究所和中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良的研究环境为科学研究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人员如鱼得水,因而在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方面在日本颇具影响。